最近流感大爆发,无数家长带着孩子在医院长时间苦等就诊,再次曝露了儿科医生长期以来的人手不足的问题。政府终于放大招,开始使用价格手段来引导人力资源供求关系的平衡。
在1月份才结束的广州市人大十五届三次会议上,市卫计委主任唐小平表示,近期将会调整儿科医疗服务价格,共涉及408项收费,六岁(含)以下儿童的基本医疗服务价格将在原有基础上提升30%。
其实,儿童医疗服务涨价,广州市并非先例,早在2017年4月,浙江省便发布了有关调整儿童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的通知。预计对儿童医疗服务进行涨价的做法会在越来越多的省市实行。
因为儿童能用的药的品种少,用量也小,儿科医生在医院里的收入排名里,是长期居于底部的,但工作压力却不比别人的轻。现在政府出面来给儿科医生涨诊金,这有积极意义。但问题是,即便加了价但问题是,即便加了价,儿科看病难的情况就会好转了么?
来求诊的家庭,无论其经济实力高低,都不会因涨了这几十块钱就不来看病。客观地看,指望涨价能立竿见影地带来儿科医生的增加,也不现实,因为毕竟总的来说,医疗服务还是供不应求的。短期内,我们还是要通过运营体系改造以及信息技术等手段,来挖掘内部潜力,加大供应。
从公立医院儿科分工现象想问题
对于此次涨价,家长们意见不一。有人认为这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说:“儿童医院价格其实已经很高了,动辄上百元,如今还要涨,心都有些寒了。”也有些人觉得,看急诊经常要排一两个小时,这两天流感爆发期,动辄排7、8个小时,如果能减少排队的时间,让大人小孩都少遭些罪,加多少都愿意。
与外国相比,我们儿科医疗服务的设立更细。在美国,提供儿童诊疗、保健,和急诊的,基本都是同一个医生,而我国的体系内,儿科大夫只处理儿科疾病,儿童保健医生只处理儿童日常保健,儿科急诊医生也只接管儿科急诊病人。其实在儿科领域,各种疾病的治疗、日常保健,还有突发疾病的治疗,都是互相联系的,并不是各自独立,如果能打造提供有效治疗的多功能灵活组合的闭环,会有利于增加供应。
全科医生+分级诊疗+民营医疗机构共同合力
很多时候,因为儿童能用的药有限,再加上身体本身就有自愈力,对于儿童出现的一些不适症状,一般靠谱建议就是多喝水,多休息,少用药。这种做法在发达国家很常见。在国内,小编认识一位一线城市儿童医院的急诊科主任,他就坦诚地说:“孩子单纯发烧,没超过38.5度,要是熟人的孩子,我都不建议带来医院,也不建议随便吃药,多喝水休息就好了,超过38.5度,就用药降一下温。现在家长有点头疼脑热的就来医院,我不开药他们还骂我不负责任,我只好开吧。”
对于很多儿童的问题,其实社区医院就可以解决,家长们不用都挤去大医院,互相延长排队时间。所以政府要把资源下沉,增加全科医生供应,这是有道理的。另外,我国人口基数大,加上二胎鼓励政策,单纯靠公立医院无法消化庞大的儿科患者市场增量,这对于民营医院和诊所来说,是一个发展机会。
政府对儿科诊疗服务提价,是民营医院诊所搭便车增加收入的利好。民营机构有其灵活性,如果能在儿科领域多花心思,将儿童日常保健、疾病治疗、急诊处理这几个环节打通,做好宣传,与患者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这是稳占市场的契机。长远来看,家长如果能把最宝贝的娃娃都交给你治疗,还有什么其它大人的病痛是他们不敢放心找你的呢?
从技术角度来想问题
要做好上面提到的分级诊疗,以及民营医疗机构的服务供应,需要好的医疗信息系统(HIS)来支持。社区医院可以通过上级儿科专家的技术支持和经验分享,更好地处理临床的儿科疾病问题。
遇到解决不了的,可以通过信息系统进行转诊安排。对于家长来说,这样的服务更专业,等候时间也更少。对于民营医院诊所来说,他们可以请公立机构的医生来多点执业,提升自己的专业服务水平和产能。
使用云HIS,会更方便地让他们实现上述目标。像业界领先的尚医云团队的云HIS,就能轻松支持分级诊疗、多点执业等,让如病历和检查结果等数据的无缝对接,也便于患者家长通过微信掌握儿童的情况,并和医生作咨询。
另外,尚医云的云HIS还包含了门诊系统、药品管理、影像PACS系统、检验检查系统、移动查房、移动护理、数据分析等多种诊疗功能模块,能灵活满足从医院到诊所的各种信息化需要,成本比传统HIS低70-80%,性价比超高。
孩子的健康是大事。做好儿童健康服务,是个系统工程,涉及理念宣传、政策制定、预防保健、硬件设施、资源分配、药物研发等方方面面。这是个渐进的过程,要见到成效,还需时日,但至少目前我们能从机制挖潜出发,辅之以信息技术手段,缓解供求不平衡,让宝宝和父母们少受罪。
助医者 济苍生
We serve those who heal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