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科技进步,患者得到了更多治疗疾病的途径,也有了更多获得医疗专业信息的渠道,还有更高的权益意识和情感诉求。以往要是病治不好,病人会认为"那是我的命”,但现在这种认命的心态已经在改变,人们更加珍惜生命和健康,遇到问题会主动维护自己的权益,这是好事。但是,同时医疗纠纷也随之增多,家属对治疗结果不满意的时候,心里的坎不容易过去,随之而来的就是更多的医疗纠纷,甚至是医闹,相关的负面新闻大家都看过不少了。
医患关系可谓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问题。我们打开国门迎接新事物久已,可借鉴别国对于医疗纠纷的做法。现在我国在大力推行分级诊疗制度,小病去社区,大病转医院,已在逐步推广。病人从一个医院转接到另一个医院中,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处理重点就是通过细致的分工,把潜在的事故风险尽量降低,出事概率低了,纠纷发生的可能性就小了。
美国针对该情况,实行严格的就医转诊制度: 美国的病人有事首先会找自己的家庭医生,如果家庭医生认为有必要,会将患者转诊到地区医院进行治疗,如果病情严重,就要转到更高的教学医院,待病情变为较轻后,再转到下级医院或诊所。在这过程中,我们看到,各级医疗服务机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而作为初级医疗服务承担者的家庭医生,也分流了大部分病人,减轻了医院的压力,医院医生也拥有更多时间去做教研,而对待每一个病人也拥有更多的时间去诊断和接触。如此一来,医疗事故的发生率也会相对较低。
「在国内」整体环境的提升和完善还有待时间。那么,作为基层医院、民营医院或者是诊所医生,如何降低医患纠纷的风险呢?
1、提高病历及各种医疗文书的质量并加强管理
有时候纠纷案件经过多方查证,能看出医务人员在诊疗工作中确实尽了很大的努力,并无专业过错,但是家属等却借说是医疗事故,提出各种要求,如取消医疗费用或索求赔偿,这些在医闹中可谓司空见惯。作为重要的预防措施,医院诊所等要有规范完善的病历及文书来记录从诊断到治疗的全过程。如果没有完美证据链条,容易百口难辩,这样对于医疗人员来说是很不利的。
如何避免一纸空谈?如果有尚医云的云医疗信息系统(云HIS)来帮忙,可以有效解决受质疑的医疗封闭性,医疗诊断的过错判定等问题。尚医云的功能完备而强大,可以完整周密地记录从电子病历、检查系统、用药管理、医护管理、住院管理等等一系列的医疗模块流程,而且还拥有健全的电子档案系统以及社区健康档案,让患者真正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当然,手术告知书、确认书等也均要齐备,切记让患者家属知情和签字。)当有医患纠纷发生时,医生有完整的不容篡改的电子病历等证据为自己进行合理辩护,有助于实现公平公正的裁决。
2、条例和案例常备在手、常备在心
这些条文常备在心里,出现冲突时,总有好处:1、《医疗事故处理条例》;2、《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3、《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4、《医疗事故内容四条》;5、《医疗差错处理原则》;6、《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等等。
我们可以看到英国医院里的纠纷是比较少的。英国裁定医疗纠纷时,法院喜欢运用案例法,专门有一个权威的医学期刊收集全世界各地医疗具有争端的案例,供医患双方引用,以解决纠纷。当然,一些大的医药集团也喜欢赞助这样的组织去收集对病人或一般老百姓有用的信息。我们也建议国内的医生为保障自己的权利,多关注、收集和研究与自己专业相关的案例,正当地规避风险。
3、引入第三方作客观专业调解
因为近年来医闹事件增多,有地方就实施“法律诊所”进驻医院的做法。以哈尔滨市“法律诊所”为例。这样的诊所由两名大学法律教授、两名律师和两名社区工作人员组成。当有事故医疗纠纷发生,便可请这个法律诊所帮忙,通过第三方从法律的专业角度介入,为双方调解疏导,化解纠纷和矛盾。
还有就是温州市的“市医调”。它组织了一个庞大的医疗专家团队(约有336名各科医学专家)。专家们在接到市医调会评定任务后,会提供一对一的专业服务,通过医学评估和分析后,客观公正地给医调会提供区分医疗事故责任的依据,还当事人公道。
我们也知道,在医疗矛盾发生时,双方各执一词,而且患者家属往往情绪容易失控。医生作为利益一方,即便有着十分确切的证据,其说法也难获得病患及其家属的信任,更别说满意。来自第三方的客观专业调停,更容易让他们接受,从而起到熄火、灭火的作用。
当然人都是社会的人,彼此化解矛盾,和谐相处,才能共同推动社会进步。
医生的职业关系着人的生死安危,压力相当大。
只有防患于未然,做到客观、专业、公正,医疗纠纷才能得到良好的解决。
助医者济苍生
We serve those who heal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