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
.
.
.
近日有消息报道印度某医院因欠费,供氧公司对其中断供应医用氧气,导致60名儿童相继死亡。这一句话就说完的新闻,无论其个中原委如何,都实在催人泪下,让人久久不能释怀。
其实那家医院欠费、病人欠费等问题由来已久,为何我们没有看到有保障制度和措施在必要的时候启动并有效止损?据说,在氧气公司断供后,医院曾尝试了手动式人工供氧,但这是杯水车薪,依然避免不了悲剧的发生。
医疗是人命关天的。在本应保护和拯救生命的地方,却出现了大量婴儿意外死亡的惨剧,实在让人痛心,并引人思考去如何避免。其实我们可以借鉴一下别国的一些保障政策,来认真审视一下这件事情。
1、相关政府机构应问责
如果是供氧设备坏了,那么这事故还略算情有可原,但供氧公司出于经济利益而断供,导致60名婴儿魂归天国,这种非人道作为理应受到责备,而问题的源头在于医院,监督医疗的相关政府机构也有责任!医院欠费问题显示医院经营不善,而相关机构监管不力,没及早勒令其整改或关闭。
对于医院来说,既然经营不善,那可否从其他方面节源着手,把更多的资金用在医疗设备和人员方面?
例如在信息时代,国内一些医院大搞信息工程,把大量的钱耗费在自建医疗系统方面。医疗信息化的方向是对的,但医院自建信息系统无论在建设、上线和维护等方面花费巨大;如果可以,倒不如交给一些比较有知名度的云医疗信息服务运营商,例如尚医云来处理,那样性价比要高得多。尚医云创立的云医疗信息系统(云HIS),把系统的逻辑运算和数据保存都放在云端,能为医院和诊所节省巨量的人力物力及时间成本,而且还能提供免费的及时更新和维护,收费则以该医院的注册用户数来计算,与医院的运营规模相关,不会沉淀大量前期投入和日常维护成本,医院可节省高达70%资金投入,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2、启动保障基金很必要
我们也可以借从别国的一些成功经验来补补脑洞。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其医疗保障制度就比较完善,包括全民保健储蓄计划、健保双全计划和保健基金计划等。全民保健储蓄计划针对公民支付医疗费用问题,给公民独立设立了医疗储蓄账户,其资金来源便是中央公积金,而健保双全计划则是大病保险。如此看来,它们实际上是医疗救助的一种保障制度,一旦有需要或出现突发情况,就可以启动平常积累的资金中启用,从而避免极端情况的出现。
假如当初印度医院也有这样的保障制度,也不至于导致欠费断氧的事情发生。
细想一下,新加坡的这种医疗保障制度与我国的医保制度是有着相同点的,不过具体的项目和实施要求有所不同。我国医保制度也在不断完善,更新速度快,让人应接不暇,医院要在自己的系统里落实新政策,又是要投入大量资源,大动干戈(不信你问问最近为处理药品零加成而疲于奔命的医院 IT 老大们)。不过,倘若使用的是尚医云-云HIS,这些都可以由尚医云团队在后台帮院方搞定,让客户无忧前行,淡定地应对各种医保政策变化。
3、启动税收保障生命未尝不可
除了自身缴纳费用保障未来的做法外,对于无法每月缴费的穷人,是否就别无他法?假设印度事件里的那家医院是当地特殊的非要维持不可的一家保障性医院,那么可以尝试从税收方面提供支援。
例如美国的医疗救助资金主要来源是社会保障的工薪税,以计入专门的信托基金账户形式实行“专款专用”,费用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共同负担。
如果有政府和信托基金作为后盾,该事件里的医院便不会显得如此软弱无力了。
4、落实到社区,贴近每一个人
说起保障,还有鞭长莫及一说——不因为缺资金,而是因为医院太远,错过了最佳救援时间。这时我们可以看看古巴。古巴长期受到美国的经济封锁,日子过得艰难,但出乎意料的是,古巴的健康状况居然能达到发达国家水平。10年前,古巴的人均寿命就已接近80岁!
其实,这正与其医疗保障制度有很大关系,古巴初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以社区为基础,能让百姓得到及时有效的保障,避免疾病的恶化,这也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也值得印度去参考。
末了,虽然看到有关事件的陆续报道,印度总理莫迪也一再辩解,例如死因不仅仅是因为断供氧气,但后续调查的事实却还是回到了供氧方面……
事实总是受到层层迷雾蒙蔽,远在中国的我们无法看清,我们关注的,是不能让这样大可避免的惨剧出现在自己身边,而我们能做的,应该着重探究如何才能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
思之未必有用,
但不思便只能倒退或原地踏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