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到医院,大病小病难免都会涉及到要输液。曾有人开玩笑说,输液是医院的标配,没有输液就代表没来过医院。但是很多人发现,近两年对抗生素的使用受到了很多限制,例如医院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随便开输液的单子,到药店买抗生素也要提供医生处方或要求实名登记等等。
有人感觉输液见效快,是个好东西,为什么要限制呢?这当中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抗生素造成的细菌耐药性。如果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小病时就使用了抗生素,长此以往,会导致一种可怕的事情发生,就是把病菌“锻炼”出耐药性,等到大病来了,抗生素就往往克制不了病菌,在恶劣的情况下,哪怕只是普通的微生物感染,抗生素也不起任何的作用,或者要大量使用高级抗生素才有效。
因此这几年我国开始严抓抗菌药物的使用。广东省卫计委就下发过《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静脉输液管理的通知》,明确提出了对于53种疾病,在门、急诊原则上不再输液,这既适用于二级以上的医院,也适用于最基层的医疗机构。据统计,我国抗菌药物在2010年的使用比例约为20%,而在2016年则降低至11%。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下降幅度近五成,可见严抓的力度。
近日有一条“村医不输液,获得奖励7.6万元”的新闻再一次引起人们对抗生素使用的注意:在安徽阜南的一个偏僻村庄有个村医,因为耐心地劝说村民不要乱输液,帮村民节省治疗费用,获得了当地卫计委的奖励7.6万元。粗略看上去,感觉这这种激励办法有点夸张--只是不输液,便能有7.6万元的奖励?这钱来得也太容易了吧。实则上,这更多地起着导向性的作用,来警醒医务人员不要滥输液,可以不使用抗生素的,坚决不使用。
我们知道,社会上根深蒂固的观念和往常的习惯,造就了人们对抗生素的依赖,尤其是对于一些急病,人们更坚持输液。在襄阳市就有那么一个例子,有个3岁的孩子发烧38摄氏度,体温不算高,还不需要用药,但家长就坚持输液治疗,医生却劝其进行物理治疗,结果引起口角纷争。有时候医患矛盾的根源之一,在于病人对于病情的一知半解和陈旧思想,对于院方,可以借助好信息技术手段,管理好院内的输液情况,以及和方便病患进行沟通……
例如这抗生素,从前被依赖得仿若医疗界包打天下的宠儿,如今又能不用就不用,对于有输液惯性的人来说,这个弯不好拐。那又如何改变人们的思维呢?这时小编想到了一个叫做尚医云的云HIS系统,说明白一点,尚医云是个以云计算技术为基础的医疗信息系统(云HIS),在云端向医院和诊所等提供全方位专业的信息运营服务,包括医院的内部管理,还有维护与患者的关系。
如果一家使用尚医云的医院里有医生要对病人进行输液,那么他们的管理层可以通过尚医云的云HIS不受时空限制地实时了解到这情况,看是否合适,如果不对的,就要进行制止,以免引起祸端。病人或家属在医院要求输液又被劝阻时,他们可以通过尚医云作咨询,包括询问别家医院的医生,以消除疑虑。
就村医不输液获奖7.6万元这事例来说,
这是一种让病人了解政策和医疗导向的一种有效的宣传方法。
在基层医疗改革中,不能只罚不奖励,
有错误要罚,好的表现也要有一定的奖励,
如此缔造风向标,
关于输液的争论就会逐渐减少,
从而还给人们一个不过度依赖抗生素的健康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