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7日,"阿尔法狗(AlphaGo)"以3-0的比分再次打败当今世界围棋第一人柯洁,赢得干脆利落。在一场又一场人机大战中,以机器和算法为基础的人工智能,越来越清晰地展现了自己的神速进步和巨大优势。人工智能站在人类的肩上,仅用几十年的发展,就已经赶上了并部分超越了人类用几十万年的进化才获得的生物智能。它与人类之间的关系,似乎已经不是”能不能”替代,而是"会不会”的问题。
人工智能的极限在哪里?人工智能还可以协助人类做些什么样的工作?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会是怎样......问题太多太大太专业。小编脑洞实在不够用,只好化繁为简,回头看人工智能这些年走的路,还有参考一下现实案例,看有没有得到些启发吧。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是对人的意识、思维过程的信息化模拟,但又不完全是人的智能,虽然它的能力已经部分超越人类,但还不具备人类的情感和联想等特性。人工智能的研发极富挑战性,除了计算机知识外,它还涉及了数学、统计学、生物神经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通过算法编程,研发者赋予计算机自我学习的能力,再哺以海量数据,让机器具备“智”,然后在围棋、医疗诊断、语音识别、自动驾驶等各个应用方面,实现出具和执行解决方案的“能"。总的说来,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使机器能够胜任一些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
在棋类世界的"人机大战",是反映人工智能由弱变强,不断进步的很好的例子。从1956年提出人工智能开始,到1997年深蓝击败国际象棋大师,再到2017年阿尔法狗击败围棋界的顶级高手,人工智能这六十多年发展历程,真是让人觉得太不可思议了。
在早期的围棋游戏里,开发人员把尽可能多的存世棋谱输进电脑里,然后比赛中电脑把游戏玩家的每一个操作与数据库的棋谱进行比较,再定出自己的对策。电脑可以一般轻松对付一些初学者或者中等级别的玩家。但是,这种下棋方式是比较机械的,电脑的智能水平仍低,一些资深游戏玩家或者棋类高手,还是可以通过复杂的计算和精心布局,轻松击败电脑。
随着电脑硬件设备和存储设备功能不断增强,还有各种相关理论研究的进步,电脑开始摆脱以往的运行模式,不再是简单地从现有的棋局数据库内选择对策,而是开始运用算法进行处理。计算机列出玩家可能下的每一步棋,以及自己的应对,对各种可能性进行评估,并作最佳选择。开始计算机模拟的是玩家未来五步的走法,接着就扩大到十步,甚至更多的步数。这里的计算量是呈几何级数递增的,特别是在围棋,计算量更大。这时电脑“智能化”的特征日趋明显。尽管电脑的计算庞大且复杂,但算法上总有漏洞,游戏高手们还是可以通过人为设置陷阱来寻找机器的漏洞进行对抗,人类还是可以取得人机大战的胜利,但已是十分吃力。1997年2月,国际象棋界的"独孤求败"--卡斯帕罗夫与IBM电脑"深蓝"进行比赛,以4-2获胜。然而,仅过了3个月,经过改良的“深蓝”卷土重来,通过死磕式的计算策略以3.5-2.5打败了卡斯帕罗夫。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除了在电脑硬件性能上不断实现提升外,更开发了计算机集群技术、分布式计算、云计算、云存储等新技术,并且改善和增加算法的运用(如蒙特卡罗树搜索、神经网络算法、估值网络等等),这些都大大提升电脑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计算能力,思考问题的方式接近人类。继在国际象棋领域打败人类后,人工智能终于在计算更复杂的围棋中国赛中完胜人类,赛后甚至出现了柯洁掩面流泪的情景。
人工智能来自于人而不是神,和机器下围棋输了,这并不是人类的失败,反而它体现的是人类智慧的飞跃。人工智能的使命就是为人类的福祉服务的,要帮助我们过上美好的生活。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时代。现在世界上大大小小的各种科技公司,都在前赴后继地进入人工智能这个领域,人工智能正在加速发展。人工智能可以带来的各种好处,如无人驾驶汽车和飞机,是可以预见的。
在医疗领域,人工智能的研发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越来越多的应用,如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将会在生活中出现。开发出国内领先的云医疗信息系统(云HIS)的尚医云团队,也很有远见地进入了这个领域,利用他们在云计算和大数据领域的优势,研发针对乳腺癌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并已经取得突破。相信不久的将来,他们能传出大喜讯,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