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我们探讨了在当前“互联网+”热潮之下,在医院信息系统建设领域,各供应商对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医院信息系统研发的热情空前高涨,尤其以云HIS系统为典型代表。但在良好的发展态势之中,难免鱼龙混杂,部分供应商为了在云HIS系统的庞大市场中分一杯羹,通过巧妙包装,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云HIS系统贴上云HIS标签,进行推广。前文也对此类“伪云”进行了部分剖析,主要是对将传统模式下的机房作异地建设,或以托管或虚拟化的方式,伪造本地无需建设机房的“伪云”模式。前文还通过对真正云HIS系统的特点进行分析,以期加强用户的甄别判断能力。
不过,用户的甄别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续的培养。因此,作为有良心的市场参与者,应给用户提供更多的知识,持续提升用户对于云HIS系统的甄别判断能力。本文拟就这一主旨,继续剖析部分“伪云”建设模式,以供用户参考。
在传统模式的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曾出现了两种主流的架构,一个是C/S架构,一个是B/S架构,随着各级医院信息化水平的提升,部分信息化水平较高的医院为有效整合各个业务系统,提出了建设数据中心或医院统一信息平台的方案,将各医院业务系统数据集中整合,再进行统一展示,在数据展示层面,B/S架构占据主流。
随着“互联网+”热潮兴起,云HIS系统研发渐成规模,部分供应商也想加入这一研发潮流,但受限于原系统的架构模式和设计理念,发现其原有产品在架构上无法满足云HIS系统的要求,要么需要大量改造,要么需要重新研发,这一方面需要很大投入,另一方面也需要较长周期,因此,部分供应商退而求其次,以原系统为核心,经过全新包装,贴上“云HIS”标签,作为其替代解决方案或临时过渡方案。这其中,以基于B/S架构的供应商居多,因为B/S架构的系统在表面上来看,与云HIS系统有诸多相似。
对于B/S架构的系统而言,服务器部署具有相当灵活性,可以部署在本地,也可以部署在异地。当前市场上有这样一种“伪云”模式:将服务器部署在各大运营商的机房中,如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或中国电信的机房,用户通过浏览器访问系统并使用相关服务,并按照使用情况收取运营费。在此种模式下,从表面上看,用户本地无需建设机房,也符合云HIS系统的按月付费的灵活支付方式,也需要云HIS系统应用中所需的网络条件和环境,因此,相似度很高,堪称高仿版伪云HIS系统,简称“高仿伪云”,一般用户很难识别。
但此种模式毕竟不是真正的云HIS系统,与真正云HIS系统相比,还是有所区别,在前文中,已对真正云HIS系统的典型特点进行了剖析,用户可参照真正云HIS系统的特点进行比对,不难发现这种“高仿伪云”的瑕疵。
此类“高仿伪云”无法满足单数据库支持多医院多用户同时使用的要求,这是此类“高仿伪云”的最大局限性,对于实行集团化管理或医联体模式管理的医院而言,这是识别此类“高仿伪云”的关键。具体而言,若多家医院同时使用此类系统,则各家医院实际上是分别建设一套系统,彼此互相独立,这对于实行集团化管理或医联体模式管理的医院而言,并不具备统一管理的属性;如果以同一套系统供集团内各家医院使用,则会出现集团内各医院间数据无隔离,相互交叉,每家医院、每个用户都可以看到自身权限范围内的其它医院的数据,无法进行区分管理。这一无解的矛盾是此类“高仿伪云”无法满足单数据库支持多医院多用户同时使用要求的具体表现。
整体而言,只要用户牢牢把握真正云HIS系统的特点,加强甄别能力,即能识别绝大部分的“伪云”系统,进而在云系统选择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真正畅享“互联网+”时代,技术革新带来的真正便利和成果!